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国际儿童节
编号:10762
没有儿童节的童年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7日 中国妇女报 2015.06.07
     □ 朱伟

    六一儿童节,陪着女儿的同时,突然间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一丝儿童节的节日印象,反倒是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竟过上了儿童节!

    我的童年时代,虽是人民公社时期,乡村的孩子,恐怕都没有儿童节的概念。

    彼时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是今天我的孩子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乡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是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部分责任。

    早到什么时候?

    五六岁的孩子,便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割草,承担起了喂养兔子和羊的重任;或者,钓田鸡挖蚯蚓,把田鸡剁碎把蚯蚓剁段,喂鸡鸭,傍晚则要负责把鸡鸭赶回家;跟家里的兄弟姐妹合作担水,把水缸灌满;下田捡拾麦穗稻穗,烧火做饭,帮带弟弟妹妹,也是常见……
, 百拇医药
    当年,乡下的孩子,这才是他们主要的童年生活。

    我还未到上学年纪,7岁多,大人下田之前,先在一口锅里把淘好的米下进去,把水加好,交待好待到公社广播开始,就煮饭,同时,给你留一点点油,告诉你把青菜炒好。

    彼时我个头很小,脚下垫着张小方凳,站在灶台前学着炒青菜,一边还要来回给灶膛里添柴。

    同时,我还用绳子把小弟弟系在八仙桌腿上,让大弟弟看着他。

    我跟女儿讲这真实生活的往事的时候,她就是不相信。

    故乡进入六月的时候,其实已到农忙季节。只要不下雨,便是麦收忙乱时。

    先收割大麦元麦,接着是小麦,正是农忙季节,哪儿有什么儿童节!
, 百拇医药
    有的只是“忙假”,一般农忙季节,学校放7天假,高年级的老师学生都要回生产队干活。

    我记忆中,小学时期高年级一年放两次忙假,一次麦收一次秋收。

    高年级是什么概念?

    就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直至初高中,都放忙假。直到恢复高考,放忙假这个制度,才废除掉。

    我8岁时进朱家桥小学读一年级,一年级不放忙假,但不等于不用干活。

    越是农忙季节,比如6月初收麦子时,不放忙假的孩子就要承担起更多家务活。

    通常,我们下午上学时,便会带着竹篮上学,放学时一路割草回家,到家正好一篮草,够兔羊晚餐宵夜。

    回家之后,先看水缸,若是空了,便要先到井上打水,把水缸倒满;然后把米粥烧好,开锅待凉。
, http://www.100md.com
    出门,解开鸡棚鸭棚,放出鸡鸭;然后拿一个塑料兜,一个系着线的细竹棍,钓田鸡去。

    天色将暮,收杆回家,一边招呼自家的鸡鸭,一边用田鸡喂它们,并把它们赶回家……

    一切落听,天色亦已暮,大人在地里辛苦一天,回家正好收拾吃晚饭。

    第二天从头再来。

    那个时候,我很羡慕放忙假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至少他们不用再去学校跑一趟。

    待到我放忙假的时候,比如夏收,也都是在六一前后。

    割麦太脏,麦芒扎人,也“碜”,像我们这些刚放忙假的孩子,大人是不让参加割麦子的,放忙假除了干家里的日常活计外,更多是麦子收上后,负责捡拾遗落在地里的麦穗。
, 百拇医药
    当然,最初这捡拾的麦穗,也是要交公的。

    我们童年时代的六一,大体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的。

    儿童节不属于我们,属于城里的孩子。

    我们也曾从电影里看到,这一天,城里那些年纪和我们相仿的孩子,他们有公园可游,有故事可听,有汽车坐,有冰棍吃,有少年宫可去,幸福开心。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

    相比他们,我们的童年虽艰苦,但没作他想,倒也充实,也没觉得不快乐。

    后来,我们长大成人后,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的弟弟虽然依然生活在乡下,但他的孩子,却再也没有割过一把草,挑过一次水,捡过一次麦穗,从小,就被大家宠着。更不用说像我这般,中年得女,更是宠爱。

    也就是我们这代人有了孩子以后,儿童节才真正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每年临近六一,我们都要想着,如何给自己兄弟朋友的孩子送个什么礼物。

    儿童节,已经不再是儿童的节日,它成了成人的儿童节。就像今天,一大早,我就从怀柔往西南四环赶,不为别的,只为要和自己女儿一起过儿童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