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非感染性肉芽肿及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 结节病
编号:12797624
不同药物治疗结节病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3期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结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结节病患者,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皮质激素治疗,给予乙组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施行联合用药的乙组有效率(90%),施行常规用药的甲组有效率(78.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结节病患者采用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中病情发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字:治性结节病;联合用药;内科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78-02

    结节病(Sarcoidosisi)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影响肺和身体淋巴系统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目前认为结节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期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到少数病例呈进行性进展,晚期则呈多器官受累和功能衰竭,其临床表现相当广泛[1]。部分结节病可自愈或呈慢性进展,但在结节病的病程中肺或胸部的淋巴结几乎总会受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结节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分组实施,效果显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结节病患者,甲组14例,平均年龄为(29±5.25)岁,男性6例,女性8例,乙组11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2±3.7)岁,男性5例,女性6例。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单纯性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乙组患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 糖皮质激素 处方:泼尼松30~40mg/d×3个月(初始量);泼尼松10mg/d×9个月(维持量);泼尼松6个月内逐渐撤完。治疗方案:1.初始计量:30~40mg/d,重症可增加到40~60mg/d,治疗1~3个月测试患者的治疗反应,有效者治疗3~6个月后缓慢减量到5~10mg/d,以最低剂量维持治疗12~18个月。2.大剂量治疗3个月无效者再加大剂量通常也无效,可改用其他治疗,在减量维持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症状反复,可先用非激素药物治疗如无效在加用激素。减量或停药后需对患者进行随诊监测。3.激素治疗失败的因素:现有疾病发展呈不可逆性,疾病已发展到纤维化的级阶段;治疗剂量不足或耐药;患者为非激素依耐性。

    1.2.2 免疫制剂治疗 处方:甲氨蝶呤10~20mg,每周一次,共6个月;硫唑嘌呤50~100 mg/d,可4~73个月。用于激素治疗无反应或不依耐者。与激素合用效果更好。应注意其毒性反应,如骨髓移植、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脱发等。服用不宜超过3个月。

    1.2.3 氯喹 处方:氯喹500~750mg/d,共两个月。治疗缓解期患者疗效肯定,如治疗需要6个月以上则改用羟氯喹,其副作用小于氯喹,对于高钙血症、狼疮改变着有效。注意眼部毒性作用,应定期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使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研究治疗方法对恢复效果的影响,使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将治疗方案数据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乙组采用联合药物治疗。发现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两组时间与住院天数无较大差异,甲组14例患者采用皮质激素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有效11,治疗无效3例,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乙组11例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治疗,治疗有效10,治疗无效1例,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节病的预后与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表现的分期有一定关系。I期结节病60%~80%可缓解,II期结节病50%~60%可缓解,III期结节病只有不到30%可缓解[2]。有Lofgren 综合征的预后最佳,自愈率超过80%。尽管结节病的总体预后良好,但大约50%的患者有至少是轻度的永久的器官功能损害。慢性结节病患者中,如伴有进行性肺纤维囊性变,在出现肺功能不全和肺心病后,预后很差。在一组大系列的观察中,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的患者有74%复发,50%发生在停止治疗后2~6个月内,而且自行缓解的患者只有8%的复发率。目前,预后的最佳方法是系列的临床检查。只有通过系列的随访才能了解患者是否有进展性肺纤维化和心脏受累,这两项是最常见的病死原因。临床上宜选用敏感、创伤最小和花费最少的检查来做系列随访。例如,如患者有明显的限制性呼吸困难,用肺量仪测定肺功能就可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系列的裂隙灯检查有助于监测葡萄膜炎。生化检查可监测肝功能,钙浓度和内分泌的改变。

    在临床应用的药物中。最有前景的是免疫制剂治疗(甲氨蝶呤),多用于难治性结节病和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3]。甲氨蝶呤主要通过调节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发挥作用,能抑制结节病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自由基。临床资料表现,对于结节病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最好的方法。能有效控制、缓解病情发展,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红,朱元珏.结节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1-52.

    [2] 吕长俊,赵洪文,侯显明,等.结节病胸部X线和所见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变化的相关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6):360-362.

    [3] 林耀广.系统性疾病和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9-49., http://www.100md.com(邵桂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非感染性肉芽肿及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 结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