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支气管囊肿 > 支气管囊肿
编号:10207050
核磁共振诊断2例椎管异位支气管囊肿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9期
     作者:刘元斌 宗美玲 蒋令 王亚非 景成定

    单位:(212002 镇江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955 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肺内、中纵隔气管旁、隆突下,而异位于其它部位则十分罕见。我们1997年以核磁共振(MRI)诊断位于椎管内的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男,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腰痛,曾以腰椎骨质增生治疗无好转。近1个月来感右下肢无力,抬腿、行走困难,且逐渐加重。体检:胸腹部无异常,四肢无畸形,后腰部L5、S1处压痛,浅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臀部疼痛,温度减退,右下肢肌力减退。

    MRI检查:以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增强前后成像,T1加权见T12~L2段椎管内有一约6.8cm×2.4cm×2.0cm大小的椭圆形肿块影,界面清楚,其内信号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加权表现病灶内信号比脑脊液信号略低,静脉注射Magnevist 12ml后无强化改变。MRI诊断:T12~L1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可能为表皮囊肿或胆脂瘤。
, 百拇医药
    手术所见:打开椎管见硬脊膜张力高,剪开硬脊膜后有约15ml淡黄色液体流出,随后大量脑脊液流出,分离切除囊壁,探查硬膜下腔通畅后缝合。

    病理所见:见单纯性囊肿1个,囊壁厚约0.5~2.0mm,囊内壁平滑,囊内有灰白色粘稠液体,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内衬托柱状上皮,囊壁外结缔组织中有丰富血管。病理诊断:T12~L1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

    例2,男,43岁。右肩胛处疼痛10余年,右上臂变细、无力2个月。体检:心、肺、脾无异常发现,右上肢肌张力4度。右下肢肌张力高,右上肢近端及肩胛带区肌肉均有不同程度萎缩。右侧Babinski征阳性,感觉障碍不明显。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及分类、血沉、脑脊液均正常。X线颈胸椎骨质如常。CT检查:颈椎管内密度不均匀。MRI检查: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增强前后成像,T1加权见C6~T2段椎管前缘有一6.0cm×3.0cm×1.9cm大小,椭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影,病变紧贴椎体后方,脊髓明显受压、变扁、后移。T2加权表现为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注射Magnevist12ml后无强化改变。MRI诊断:C6~T2髓外硬膜下占位,以皮样囊肿可能大。
, 百拇医药
    手术所见:打开C6~T2椎管见一囊性肿物,位于硬膜下髓外前方,约3.2cm×2.0cm×1.0cm大小,境界清楚,质软,内含清亮液体,抽出囊肿液体后,沿着囊壁分离,切除肿块。

    病理诊断:C6~T2段椎管支气管源性囊肿。

    讨论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起因于胚胎第3~6周,自原始前肠向腹侧分出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发芽,呈圆形或椭圆形,自拇指尖大小至新生儿头大小。本文2例均为单房,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组成。例1在病理上显示为粘液腺及弹力纤维,囊内衬有纤毛柱状上皮。例2囊壁很薄,其内为澄清液体。支气管起初为实心索状组织,以后演变为空化的管状组织。Watson因胚胎的发育停滞,不能使索状结构成为贯通的管状结构,其远端支气管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可聚积膨胀形成囊肿,若尚未分支则成为孤立性囊肿。如果异常发芽与支气管树相离断,则囊肿将位于离断部位,当离断的萌芽随着生长发育而迁移,则囊肿就会远离支气管树,而出现皮下、下颈部、腹部及椎管异位囊肿。
, 百拇医药
    支气管囊肿一般B超及CT均可定位,尚能检出囊肿性质,而MRI对椎管囊肿的诊断具有独特性,能清楚显示囊肿的形态和确切部位,呈长T1加权与长T2加权信号影,病灶内信号有别于脑脊液及脊髓造影。另外,静脉注射Magnevist后扫描无强化。须与椎管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鉴别的为:(1)蛛网膜囊肿:此病好发于胸段背侧,其上下范围比较长,累及数个椎体节段。MRI显示脊髓受压前移、变扁、变细,脊髓后方为单个性或多个性串珠状异常信号影;(2)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该囊肿好发于儿童腰骶段硬膜下。CT显示肿物的CT值低于脑脊液(负CT值),囊壁或囊腔内发现钙化。MRI检查:由于囊内含有液性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常呈T1加权不均质性混杂脂肪高、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或混合信号。常合并脊柱畸形,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皮窦及背部皮肤异常。仔细观察与支气管源性囊肿容易鉴别。,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支气管囊肿 > 支气管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