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 端午节
编号:11604514
让端午节香起来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41期
     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节日。有关端午节来源说法很多,有的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氏族,其中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是民间流传比较广的。

    以前端午节这天人们在家中熏烧苍术、白芷来驱瘴避秽,将菖蒲、艾蓬、蒜头结扎成束挂在床头、门窗以避邪;制做内含中药香料的香囊佩戴;在潮湿的地方撒雄黄粉和雄黄酒等等。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民谣描写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不难发现民谣唱的就是个“香”字,看来端午节离不开“香”字。

    相传古代,许多妖魔鬼怪出来伤人。每年五月五日午时,所有妖魔鬼怪都出来活动,因为这个时辰是“三五”相重就是五月、五日、午时(午音同五),是魔鬼的时辰。所以古人又将这个节叫“重五节”、“五毒日”。传说古人很难避过这个时辰,如果能避过就能平安,不然就会被鬼怪害死。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金属、香气,只要你带上金属和香气之类,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人的事,他们就在这一天午时,身上佩戴各种各样的金属与香气之类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结果,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
, 百拇医药
    看来过端午确实是离不开“香”,那我们如何能将这个端午节过得香气四溢,而且更有意义呢?其实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准备个香囊。

    扎香囊表现了妇女们的手艺,在端午节这天,她们之间互送香袋,所以,这天又有“女儿节”之称;姑娘出嫁也要扎几个香袋挂在帷帐勾上,以镇邪气。

    戴香囊也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囊,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囊,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佩香囊,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香囊常用的是芳香开窍性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来,我国医学界对传统香袋的配方进行研究,做了许多药理试验,表明这种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让儿童经常将香囊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

    所以,端午节可为你的亲友送去香囊,让端午节“香气四溢”。艾草散发的清香溢满整个空气,温馨,在房间,在车中。随风舞动的或许还有铃儿的叮当声……诗情画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时尚。 (赵冬青 陈发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