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常见中毒物 > 毒物介绍
编号:195697
混苯中毒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9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例1 上海某鞋厂在1992年6月20日购进农场局某物资供给站提供的120号溶剂汽油投入生产。当日下午2时,该厂布面车间板邦组2名刷浆工因接触该异味汽油约1小时后即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送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轻度混苯、汽油混合中毒。板邦组其他24名职工在使用了这批汽油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膜刺激、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至7月1日全厂先后有26名职工罹难。经现场调查:板邦组空气中苯浓度为291mg/m3、超过卫生标准6.25倍,汽油浓度为1873mg/m3、超过卫生标准5.24倍;7月14日,对剩余汽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非芳香烃含量46.6%,苯、甲苯、二甲苯含量52.0% 。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该厂采购的120号溶剂汽油成份不纯,含有大量苯类化合物。其次该厂对职工劳动卫生保护不重视,即质是纯的汽油,也是职业危害因素,厂方也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果现场有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作业人员采取良好个体防护用品,即使汽油不纯,也可避免本次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 百拇医药
    实例2 1983年2月8日中午12时30分,上海某军工厂油漆工杨某(女,24岁)和另一名工人开始对“644猎潜艇”后舱的主机做修理和喷漆,一支喷枪由二人轮流作业,每喷15分钟即出舱休息15分钟,当杨喷过第一次出舱休息时就感头晕、口干,但未引起警觉,仍继续下舱作业,待第四次下舱时头晕加剧,并伴胸闷、面色苍白、四肢麻而发冷、全身瘫软等症状、甲板上轮休的工人见她站立不稳,立即下舱将其扶上舱,患者随即倒在甲板上,军医赶到先作保护性处理,随即急送职业病专业机构医治,诊断为急性苯系物中毒。

    现场调查:对该主机喷漆作业的机舱容积为84m3,其中二台主机占21.6m3,实际空间约60m3,机舱前后各设一个0.7m2的门洞,调查时,舱内剩有7~8kg油漆,一支喷枪随用随加。事故后经模拟操作测定,操作10分钟后浓度苯为500mg/m3、甲苯为2840mg/m3、二甲苯为98mg/m3;20分钟后浓度苯为600mg/m3、甲苯为1820mg/m3、二甲苯为112mg/m3
, 百拇医药
    原因分析:机舱属密闭空间,通风极其不良,在未设置有效的强制性通风设施下入内从事喷漆作业,作业者没有佩带供氧式面具,在出现中毒征兆时又未及时停止而继续反复下舱作业,这些是酿成这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实例3 1987年10月15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南汇县某乡镇锁厂乔某(女、38岁)到锁壳清洗车间帮忙清洗锁壳,用苯系物作溶剂,逐渐产生头昏、头痛、恶心、胸闷、流泪、流涕症状,期间曾先后四次跑至车间外呼吸新鲜空气。工作一段时间后乔某突然昏倒,呼之不应,厂内其他人员用针刺等办法使其苏醒就近急送医院,当晚又转送市职业病医院治疗,诊断为混苯急性中毒(以二甲苯为主)。经事后现场测试,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为102.5~267.7mg/m3

    事故原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溶剂清洗敞开式作业,无任何具备通风排毒设施,缺乏安全意识和教育,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实例4 1994年6月9日,上海某饲料公司所属大酒店修建浴室,由交通部某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经营部工程队负责施工。现场一个长宽各3米、高2米的水箱需油漆,水箱顶部有一长宽各0.5米的进口和一长宽各0.2米的通风口。民工钱某被指派进入水箱内油漆内壁。下午12时30分进入、2时30分被人发现昏到在水箱内。急送医院抢救,诊断为重度急性二甲苯中毒。当日下午4时30分现场毒物浓度监测结果:进口处甲苯浓度为350mg/m3、二甲苯浓度为1491 mg/m3,通风口甲苯浓度为807 mg/m3、二甲苯浓度为3434 mg/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在密闭型的水箱内涂刷以甲苯、二甲苯为溶剂的涂料,由于现场气温高,通风条件差,大量混苯蒸气积聚,无法排出,操作工人亦缺乏必要的职业性甲苯和二甲苯中毒的防范意识,无间歇作业制度,作业时不使用任何个人防护用品,这些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急救知识 > 苯中毒